近年来,泸州市江阳区供销系统基层供销社发展迟缓,组织体系和发展体系不完善。为切实深化供销系统综合改革,初步形成了以区供销联社为核心,以农产品产销对接、农业社会化服务、日用消费品流通等服务平台为基础的新型供销合作经营服务体系,为农服务综合实力明显增强。
创新理念增强供销发展活力
针对供销系统目前存在的服务“三农”网点少、能力不足、效果不够好等实际,着力提升现代农业组织化程度,探索出了“四级联动、三方合作、两端发力、一体化服务”的新型供销社建设发展思路,积极推进市、区、镇、村四级供销社联动发展,开放合作办社,实现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,积极构建“供销社+新型经营主体+农民”三方合作机制,建实建强基层供销社。
紧盯农业社会化服务,努力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规模化、机械化、标准化生产,提升现代农业组织化水平,在农产品生产、销售两端同时发力,积极争取承担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的公共服务,为农资供应、配方施肥、农机作业、统防统治、农产品收储加工和市场营销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。
探索一体化服务“三农”模式,通过“保姆式”“菜单式”“订制式”服务,以直供直销、连锁经营、统一配送、线上线下融合等现代流通方式打开农副产品销售渠道,为农户提供农资供应、减少市场中间环节、最大限度降低农资成本;帮助农户、农业生产经营业务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,预计提升农户效益10%—20%。
社企反哺提升供销发展实力
针对供销系统多轮改制留下的资产产权分化、账实不清、房屋老化等问题,江阳区供销社通过对资产进行重新登记、造册,将区供销联社和3个基层供销社资产进行重组,与社会资本深度开展股权合作,创办社有独资企业1个,参控股企业8个。
试点探索“政务+供销”“金融+供销”等服务,提高供销社为农服务能力。与邮政、农商银行、当地商户等合作,采取租赁方式经营农资店、交商邮供驿站、城市供销等,有效盘活了金沟村、董允坝村、凤龙村3个村级供销社资产。联合里海农科等企业,积极探索建立供应链贸易合作,以“数字农业”发展,开发里海惠农生活APP及微信小程序,展示销售农副产品、农业生产资料等,为特色农业加工企业、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产品展销、农业生产资料配送等服务,在更广泛领域服务三农。
围绕全区特色骨干产业,整合涉农领域的企业、组织,作为供销社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的重要突破口,试点江北片区农机社会化服务,创办泸州市佳诚鑫专业合作社等农民专合组织,开展旱地耕种防收,水田耕收,从2023年秋季以来,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500余万元,承接农业服务6000亩左右,收入100余万元。
“三社合作”激活供销发展动力
针对供销系统资金和项目短缺,自身“造血”功能不全的问题,积极拓展多领域、跨系统“输血”。镇供销社除承担农资供应、农业社会化服务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基本职能外,还积极承接办公用品采买、基础设施建设、垃圾清运和废弃农膜、农药包装物的回收转运等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的公共服务;由全资公司牵头,带动镇村基层社拓展“醉清风”白酒销售,营业额达70余万元,让基层供销社有事做、有钱赚。镇范围内的村集体经营公司均以资产、资源入股供销社,按收益分红,破解村集体经营公司“空壳”问题。提升绿色农产品供给能力,依托村供销社实现方山村水蜜桃产业用肥统购统施、病虫害统防统治、修剪等技术专业服务、销售统一标准,共同确保产品质量、维护品牌形象。村级供销社重点完善土地流转、土地托管、园区务工、保底收购、盈余分配等环节的分红和返利机制,让老百姓真正能从实实在在的增收中,体会到加入供销社的好处。
责任编辑: 周钰